世界名画-32-马奈

世界名画-32-马奈

1.引言

这里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巴黎。

这座城市被誉为花都。十九世纪,随着大规模的都市更新,诞生了一些美丽的街景。而奥赛博物馆就收集了在巴黎大幅改变风貌的那个时代创作的画作。

来到这里,可以见到一幅在文艺复兴之后,掀起了西方绘画革命的画作。就是在1863年发表之后立刻遭到大肆批评的《草地上的午餐》。

画中描绘的是一丝不挂的女性,与身穿流行服饰的男性野餐的情景。打破了裸女只能出现在神话主题里的这个常规,画出了那个时代不道德的情景,使众人大受冲击。作者就是爱德华马奈。

他被人称为印象派之父,他的作品屡次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这是马奈的代表作《奥林比亚》。

画中的裸女看起来像是摆出古典维纳斯的姿势,可是这幅画却明明白白地表明这是一位风尘女子。许多的罗曼史点缀了这样的绘画革命。马奈很帅气,又有纯正的巴黎血统,因此他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女性。

美男子马奈有着叛逆的灵魂,他独自打开了从古典绘画走向现代绘画的时代大门。他有哪些革命性的挑战呢?

这里是巴黎九区,因为歌剧院以及高级百货公司而显得华丽。

在街道中的一角,有创建了约一百四十年的夜总会老店,女神游乐厅剧院。夜总会在当时就装设了光彩夺目的电灯,这在以瓦斯灯为主流的十九世纪还很稀奇。这是一个结合咖啡馆与剧院的全新娱乐空间。

在这里可以轻松地享受歌舞或是特技表演之类的演出,也可以随意地在舞池里跳舞,或是尽情地谈天说地。夜总会抓住了巴黎人的心,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地位,成为了夜晚的社交场所。店里设置了好几处背对着镜子的柜台。

有一幅马奈的杰作,就是以这里为背景,捕捉到了大都会巴黎夜晩的风貌。

这是站在吧台供应餐饮的女性,身后的镜子映照出店里热闹的景象以及这名女性的背影。

橙子的光泽,还有玻璃容器的彩色光芒,用豪迈的笔触把光线的反射描绘得非常鲜明。另一方面,挤满镜子的这些观众看起来有些模糊。

用蓝灰色的色调画出镜子表面的朦胧,借以明确划分出实际的世界与镜中的世界。吧台女性的背影也反射在镜子上,可是在这幅画里采用的角度,是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反射的。他巧妙地运用镜子这个工具,画出了自己所处的时代的风貌。

这是马奈的代表作《阳台》。

在这幅画里,画中人物分别看着不同方向,使人感觉到都市人彼此互不关心,内心空虛的特质。对于站在阳合上的两位女性,他将她们白色礼服质料的轻薄与雨伞的轻巧都画了出来,借由黑色背景,更凸显出礼服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的光泽。服务生的身影被室内的黑暗所掩盖,借由不断重复上色,使黑色也有了细微的层次感。“马奈用黑色创造出光芒”,这是惊叹不己的画家同伴说的话。

这位双眼炯炯有神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就是莫里索(图左),她是马奈的模特,也是传闻与他有婚外情的画家,这两个人一直有着斩不断的缘分。

2.画家之路

马奈于1832年,出生在一个政府高官的富裕家庭里。

马奈在可以眺望巴黎圣母院的高级地段长大,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

马奈是在十八岁的时候决定成为一名画家的。奥赛博物馆里展出了马奈的师父-托马库蒂尔-的代表作。马奈选择库蒂尔,请他教自己画画。

这是库蒂尔当时得到很高评价的代表作《颓废的罗马人》。描绘的是裸女与穿衣服的男性同席,展现了一个不道德的混乱世界。库蒂尔将这幅画的背景设定为罗马,再加上颓废的罗马人这一富有批评色彩的标题,来影射批判学院派或是保守派人士。

库蒂尔借用古罗马的这一场景,暗地里批判十九世纪当时混乱的社会现象。这种叛逆的精神大大地影响了马奈。另一方面,历史画画家库蒂尔十分保守,遵照他布置的练习,马奈要学会如何规范地绘制古典画作。马奈开始对模特摆出犹如希腊雕刻般的做作姿势感到厌烦,于是有一天在教室里大吼“这里是巴黎不是罗马!”。

3.邂逅德加

对课程感到不满的马奈,开始频繁来到卢浮宫美术馆。虽然马奈对创作历史画没有兴趣,但却很积极地临摹名画,学习其中的构图与手法。有一天,犹如命中注定般的,他认识了一位跟自己一样来这里临摹名画的年轻人,他就是日后的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

德加与马奈一样,都是家境富裕的巴黎人。马奈开朗活泼,而德加比较偏激又爱挖苦人。个性南辕北辙的这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非常投机,开始一起游览巴黎街头。

这是两个人的游乐场所之一-隆尚赛马场。

赛马场就盖在巴黎郊外的布洛尼森林里,那里聚集了许多上流社会的人士,是十九世纪最时髦的游乐场所,至今还保有当时金碧辉煌的气息。

这个华丽的空间刺激着马奈和德加的创作欲塑,于是两个人就像在比赛一样,开始画起了赛马场。

这是德加的作品。

他追求的是写实地画下赛马场。他用清晰的底稿画下跑道上的马匹和骑手们,就连影子的形状都准确无误,他甚至捕捉到了马儿瞬间的动作。人群淹没了观众席,仔细一看,发现每一个人的动作或服装都很精细,而且各不相同。这幅画是要表现出赛马场的华丽情景。

这是马奈的作品,他要让赛马场上热烈的气氛在画布上重现。赛马脚边扬起的沙尘传达出此赛的激烈。大胆地让马匹的轮廓显得模糊,借此传达出奔驰中的赛马的速度感。在画面左边可以看到穿着白色礼服的观众,可是后面的观众却只用黑或白的斑点描绘。背景中的风景也只是用一些色块粗略地表现出来。大胆地省略细节的描绘,让视线集中在赛马身上,更能感受到那股兴奋感。

巴黎的舞台艺术,在这个时代迈向巅峰,每个夜晚都有歌剧或是芭蕾舞、话剧上演。就像是在互相较劲,马奈和德加也对舞台感兴趣。

画下了剧场的一幕,这是德加的杰作。

他因为不断画着芭蕾舞者,所以后来有了“舞者的画家”这个外号。舞者因为舞台探照灯而浮现出来,靠着正确的底稿,画出了舞者最光辉的一刻。德加也将热情投注在画出舞台照明的光辉灿烂上,他也画下了在舞合旁边窥探的赞助者的身影,将芭蕾舞者现实的一面表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马奈想捕捉的是巴黎夜晚五光十色的享乐气氛,于是他画下了歌剧院的蒙面舞会。

在一群穿黑色燕尾服的男性中,混杂着一些女性,她们的衣着就像狂欢节般鲜艳,运用了大胆省略的表现手法。像白色色块的是女性的礼服,还有男性的白衬衫,仔细一看还可以看出有高帽子。这是用快速的运笔画出蒙面舞会气氛的一幅画,虽然风格迥异,但两个人的友情还是与日俱增。

不过也有出现嫌隙的时候。

这是德加画的马奈夫妻的肖像画,不知道为什么,右边的马奈夫人的脸被切掉了。其实是马奈收到德加送的这幅肖像画,说完我不喜欢之后,就把右边的部分切掉了。据说是因为他对德加笔下的妻子的体型与容貌感到不满,所以将那部分切掉了。德加非常愤怒,宣布绝交,可是两个人很快又和好了。“谁也无法忍受与马奈一直交恶下去”,这就是德加当时说的话。

4.挑战时代

马奈天真烂漫,因而受到了众人的喜爱,这样开朗的他,竟然要挑战既存的绘画世界,然后他要用史无前例的挑衅般的作品改变这个时代。

艺术学院就在卢浮宫美术馆的对岸。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一个画家想要受到社会认同,那就非得在这个国家机构主办的展览会-沙龙-上获得入选才行。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画家都拿出古典的作品参展,以便迎合保守的审查员的喜好。

1863年,一件在沙龙上落选的作品,使整个巴黎为之骚动,这就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描绘的是穿着衣服的男性与一丝不挂的裸女在森林中休息的情景。男性身穿的是当时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服装,他画出了在自己生存的这个时代里不道德的野餐,打破了裸女一定要出现在神话或圣经场面中的这个常规。观者受到冲击,大肆批判这幅画。“非常地下流,不知分寸”,可是这幅画隐藏着某个意图。

其实草地上午餐的构图是遵照了古典的形式,这幅画是以拉斐尔的版画《巴黎审判》为蓝本的。

马奈借用了画在画面右侧的河川的众神的姿态。另外,把穿衣服的男性与裸女放在一起,则是从吉奥乔尼与提香合作的《田园合奏》中得到的构想。

同样的构图,在古典名作中毫无疑问地被人接受,可是一但将时代的设定从神话改成现代之后就会引发抗拒,这幅画把这样的矛盾凸显了出来。

这件作品不是只有在构图方面做出了革新。把水果还有面包放在树荫下,增添了阴影,呈现出立体感。另一方面,裸女受到正午强烈的阳光照射,强调出她的明亮。这么做会使立体感降低,看起来就像平面一样,马奈却毫不在意。他认为画作本来就是三维的,就算看起来像平面一样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只有绘画才有的表现力。

《草地上的午餐》,这幅革命性的杰作舍弃了文艺复兴之后的画作对立体感的拘泥。接下来,马奈继续创作挑战禁忌的作品。

他在两年后的沙龙上发表了一幅画,那幅画现在就收藏在奥赛博物馆。这就是那幅在沙龙展示之后,马上遭到空前绝后批评的《奥林比亚》。

标题是风尘女子常用的化名,这个标题就明显宣示了画中的不是女神,而是风尘女子。一只脚没穿拖鞋,象征着行为随便。虽然借用了古典画作中侧躺的维纳斯的姿势,不过画下的却是现实中的一位女性的身体。画中的模特是维多琳默兰,甚至可以明确指出这位风尘女子是谁,以当时的常识而言实在太有违常理了。黑人安佣把客人送的花束送过来,这是常常可以在风月场所见到的真实情景。猫咪象征着喜怒无常的心。

冲撞禁忌,毫不畏惧地画出现实生活中的画面,这就是画下《奥林此亚》的马奈。很快的,因为奥林比亚所引发的批评,变成了对马奈个人的中伤与辱骂。内心受伤的马奈开始想着要离开巴黎,在这个时候闪过马奈心头的,就是他曾在卢浮宫美术馆不断临摹的西班牙绘画。

5.从西班牙到印象派

在这些画中,马奈最喜欢的就是西班牙巴洛克大师维拉斯奎兹的作品《玛格丽特公主的肖像画》。

衣服的质感,金色缎带的光泽,以及年幼公主头发的柔软都非常成功地被表现了出来,马奈很想要学会这样的笔触。因为这样的机会,让他想去看看维拉斯奎兹的大作,于是马奈向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出发了。

在马德里的时侯,他每天都会来到普拉多博物馆,维拉斯奎兹的雕像立于大门外。

他曾担任宣廷画家,他的杰作在当时绝不外出展览,只有在这里才能欣赏到。维拉斯奎兹的作品中,特别让马奈感动的就是弄臣卡拉巴扎斯。

马奈把他的感动写在给友人的书信上:“这或许是人类所能画出的最棒的作品了”。使背景淡化,穿深色衣服却充满跃动感的男性,还有凝聚在四周的空气,让马奈了解到,要把一个人物的站姿、存在感与周围的空气感都画进去有多困难。这幅画带给马奈的冲击,催生出了名留美术史的杰作。

马奈从西班牙回国之后,开始将他从维拉斯奎兹身上得到的灵感付诸在画布之上。这就是名留美术史的杰作《吹笛少年》。

这件作品把绘画从远近法或是对阴影的拘泥中解放出来。画中的人物是近卫军乐队的少年,用灰色处理过的背景让人物有明确的存在感,使他从画作中浮现出来。马奈成功地画出了围绕着少年的空气感,只有脚边小小的影子表现出少年是站在地面上的。少年的脸庞承受着来自正面的光线,几乎没有阴影,马奈用强有力的笔触将其画得活灵活现。他运用从维拉斯奎兹身上学来的粗犷运笔,表现出金色笛子的光泽。

除了维拉斯奎兹的作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影响到了这幅画的诞生,那就是在十九世纪渡海来到法国的日本浮世绘。

浮世绘由轮廓和平面的颜色构成,虽然表现手法简单,却依然给人带来强烈的印象。马奈在这幅画里融入了浮世绘的技巧,挑战将绘画简略化的课题。裤子两边的黑色条纹,被马奈借用来当做轮廓,明显地区分出背景与人物。这是运用了浮世绘中使轮廓清晣的技巧。

从维拉斯奎兹那里领悟到空气感,从浮世绘那里习得简略化表现手法的这幅吹笛少年,西方绘画新的表现手法就是从这幅画开始的,可是这幅画在来年的沙龙中落选了。那个时候,只有年轻气盛的作家埃米尔左拉写出了拥护马奈的评论。

左拉靠着小酒店还有《娜娜》这些小说风靡一时。他掀起了笔战,称赞马奈还有之后形成印象派。马奈把他珍惜的维拉斯奎兹的石版画以及浮世绘都画进了背景里。

也因为这样,左拉开始到马奈常去的咖啡馆露脸了。在那里,还有日后被称为印象派的一群向往革新的年轻画家,马奈的画家朋友把当时的情景画了下来。

不知不觉的,马奈就被仰慕他的年轻画家们当成了领袖一样追随。在围绕着马奈的年轻人之中,也可以看到以印象派画家的身份而闻名的雷诺阿、巴齐耶以及莫奈。日后被称为印象派之父的马奈,不断地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支持着这些年轻人。

6. 莫里索

同一时期,马奈认识了一位日后在印象派里非常活跃的女性画家,就是那幅阳台的模特-贝尔特莫里索。胸前的紫罗兰花束就是马奈送给她的,莫里索的美迷倒了马奈。这是用维拉斯奎兹风格的大胆笔触画下的头发。

莫里索就是马奈的缪斯女神,使得他不断画下莫里索的肖像画。可是莫里索强烈地希望被当成一名画家来看待。莫里索是位很有才华的画家,她很难得地以一名女性的身份被选入沙龙。这幅画有一个小插曲,述说了两人当时南辕北辙的心情。

这幅画是莫里索准备拿去沙龙参展的作品,可是在最后阶段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请马奈给自己一些建议。马奈拿起了画笔,他一旦开始修改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最后他在每个地方都加了几笔。莫里索很生气,因为这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作品了。因为马奈经常拜托她做模特,对此,莫里索还曾经说过“我是画家,不是模特”这样的怨言。即便如此,马奈还是不断地画着莫里索的肖像画。

终于,连莫里索的心也被能引出她全新风情的马奈给夺走了。这幅画把莫里索画得像是写生画一样。莫里索泛红的脸颊让人印象深刻。犹如她注册商标般的链子已经取下。这幅画展现了有妇之夫马奈与莫里索的亲密关系。

可是马奈收了伊娃冈萨雷斯为徒弟。她是比莫里索还要年轻的女画家,冈萨雷斯当时三十岁。她从十六岁开始认真地学习作画,目标是可以参加沙龙展。

知道马奈开始帮冈萨雷斯画肖像之后,莫里索再也无法平静下来。这时侯莫里索已经超过三十岁,在当时来说,她早就已经过了适婚年龄。从这个时候开始,莫里索的作品常常以母子之间的感情为主题,这是其中一幅画《摇篮》。

画了自己的姐姐守着孩子的模样,覆盖着窗户还有摇篮的白色蕾丝窗帘。仔细一看可以发现,虽然用了淡淡的米色还有紫色等几种颜色,但还是表现出了白色的透明感。母亲沉稳的表情,安详熟睡的婴儿,这幅画使人内心平静。

1874年,莫里索决定要结婚了,她的丈夫人选非常令人意外。1874年,莫里索在还没整理好对马奈的爱意之前就结婚了。结婚典礼只有亲人参加,过程非常慎重。那座教堂现在还留在巴黎的高级住宅区-帕西。

这幅画画的是结婚七年后。

她的先生与女儿莫里索的结婚对象是马奈的弟弟欧仁,他能理解莫里索的想法,并且赞成她继续作画,是很理想的对象。不久之后,两个人还买了一所大房子,他们过着富足的生活。

莫里索与欧仁结了婚,因此她和马奈变成了亲戚。这是莫里索在结婚来年创作的作品。

白与黑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明显可以看出,这幅画是受到了马奈的影响。西中的人物是穿着礼服的年轻小姐,手上的洛可可风格的扇子,画着贵族的情人们,表现出参加舞会的女性心中隐藏的期待。可是这位女性的表情似乎有点忧郁,看起来像是反映了莫里索的心境。

结婚七年后,她画了在明亮阳光下缝补衣物的女性,很有印象派的风格。

白色的玫瑰花,或是女性手上的布,都使用了大胆的粗犷笔触。从这幅画里可以看出,传自马奈的黑色变得收敛,凸显出的白色让人印象深刻。白色的布料反射出来的光线,温柔地照着往下望的脸庞,复杂交错的光线处理得非常棒。这幅画展现了被誉为“白色画家”的莫里索的绘画功力,马奈也对它非常赞赏。

莫里索借由追寻印象派的手法,成功地摆脱了马奈的影响。她从参加在达盖尔摄影棚里举行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开始,正式加入印象派的活动。

很巧的是,画展的举办时间和她结婚同年,都是在1874年。画展中展示了莫奈的《日出印象》,还有莫里索的《摇篮》。身为主办人的莫奈与德加也呼吁马奈参加画展,意外的是,马奈竟然拒绝了。因为他还是很坚持要让自己的作品在沙龙里受到认同。

马奈独自继续挑战,这是他画出的名作《娜娜》。

据说是从左拉描述风尘女子的小说《娜娜》中得到的灵感。十九世纪,活在金碧辉煌的城市的阴暗处的风尘女子,开始被当做文学题材,而马奈将它拿来画成画作。女子停下正要化妆的手,用迷人的眼神看着前方,那样的眼神,似乎要把欣赏这幅画的我们拉进画里的世界。画在墙壁止的鹤,是风尘女子的象征。马奈用相同的眼光注视着巴黎的两面性,画下了时代的面貌。

7.尾声

这是马奈四十六岁左右的自画像。

他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画成一位帅气的巴黎人,但这个时候的马奈左脚会疼痛,已经不是可以潇洒地在巴黎昂首阔步的美男子了。

他在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的情况下画了这幅画。因为他很难走到剧院去,所以就在画室里搭了一个吧台,找来了真正的吧台服务生画了这幅画。

女性背后的镜子的反射,是他记忆中的某个晚上的情景。这是马奈心爱不已的巴黎的夜晚。

1883年,马奈连要从床上起身都很困难了,他最后的创作主题就是那此来探望的朋友送他的花。

坚硬的玻璃花瓶非常通透,花朵的色彩很艳丽却又转瞬即逝。他用深深的情感画下了这些威灵仙以及康乃馨,这是他晚年的作品之一。

然后到了四月,马奈把左脚切除,可是这样的处理没有效果,十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

因为感叹马奈的早逝,德加说了这些话:“马奈比我想象的更伟大”。

在马奈去世十二年后,莫里索也因为流行性感冒而离开人世。莫里索已经是马奈家的一份子,所以就与马奈葬在了同一座墓园里,墓碑上,马奈和莫里索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在她死亡的前一天,莫里索提到马奈的名字:“德加,如果将来成立了美术馆,也要把马奈的画放进去哦”。

这是马奈的代表作奥林比亚,这幅画在发表时曾掀起过不小的风波,现在被收藏在奥赛博物馆。这幅画差一点就被卖到国外去了,那些年轻时受过马奈照顾的印象派画家,为了将这幅画买下来捐赠给国家美术馆而四处奔走。喜爱马奈的他们终于实现了心愿,时至今日,《奥林比亚》还是摆在马奈心爱的巴黎。

8.结语

马奈想要把绘画从保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毫不畏惧,在画布上创作出一件又一件颇具争议的作品。这样的热情,使得各式各样的绘画风格开花结果,也打开了通往现代绘画世界的一扇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