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战争-02-与癌症相关的机制

每个人的战争-02-与癌症相关的机制

1.要点

癌症现象不合情理但又令人着迷。它借用我们生命机能的惊人才智大搞贪污腐败,最终让这些机能反过来对付我们自己。不论是产生炎症还是制造血管,癌症都在仿效我们身体基本的再生天性,只是朝着相反的结果。

在癌症的控制之下,人的整个身体都好似处于战争状态。癌细胞确实就像全副武装的强盗,游离于法律之外。健康身体所遵守的任何规则均不能限制它们。凭借自身的异常基因,它们总能挣脱生理机能的控制,这些生理机能只对正常、健康的组织起作用。

例如,癌细胞即使分裂次数再多也不会死亡,还能分泌出特殊的物质毒害周围组织。这些毒素能在其周围产生炎症,使癌细胞不断攻城略地,加速扩张。最后,像行进中的军队需要新的补给一样,癌细胞会征用附近的血管。它们强迫血管向四周扩张,为其提供必需的氧气和养分,很快,一颗肿瘤就形成了。

在某些情况下,这支野蛮的部队会受到阻挠,失去毒性:

  • 1.当免疫系统被调来对付它们的时候;
  • 2.当身体拒绝产生炎症的时候,没有炎症,它们既不能生长,也无法侵占新的领地;
  • 3.当血管拒绝增殖,并不再为癌细胞提供生长必需的给养时。

这些机制经过强化后,就可用来阻止癌症抢占先机。但是,一旦肿瘤站稳了脚跟,就没有任何自然防御方式可以代替化疗或者放疗了。

2.免疫机制

2.1 “无敌鼠”实验

研究人员偶然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无敌鼠”,他们给这种老鼠注射了天量的S180细胞(即腹水癌细胞),结果这种老鼠在出现腹水症状一段时间后,竟然自动痊愈了,而其他对照组的老鼠即使接受了少量的S180细胞注射,最后也会患癌腹水而死。

后来他们发现,这跟“无敌鼠”的免疫系统有关系,他们体内的癌细胞被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尤其是“自然杀伤”(又称“NK”)细胞杀死了。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它跟普通免疫细胞的相同点在于,它也会在人体内不断搜寻细菌、病毒或癌细胞,不同点在于,它无需提前引入抗原即可被激活投入战斗。

NK细胞通过围困并穿透癌细胞的细胞膜,注入颗粒酶激活癌细胞的自我摧毁机制来杀死癌细胞。癌细胞自行瓦解后,再被巨噬细胞清理。

研究人员还发现,他们让“无敌鼠”和普通老鼠交配后,繁育的后代中有一部分完美继承了“无敌”特性,这证明,“无敌”或许来源于他们的基因。

2.3 人体免疫

无敌鼠非比寻常的抗癌能力和它的基因有关。那么天生就没有这些特殊基因的人类,又会如何呢?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一个“普通”的免疫系统来完成这非同一般的任务呢?

癌症只在适于癌细胞生长的“沃土”中才能出现,比如免疫力虚弱的个体。缺乏健康防御能力才是使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细胞变为咄咄逼人的肿瘤的主要原因。白细胞是我们身体能够抵抗并战胜癌症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激发白细胞的活力,或者最起码不让白细胞的反应变得迟缓。

人类的免疫细胞就像士兵一样,当它们被人以礼相待时(食物充足,不受毒素骚扰),而且它们的长官——人——始终保持头脑冷静时(调节情绪、行事稳重),免疫细胞就会更加努力地战斗。

3.炎症机制

3.1 炎症的两面性

一切生物都能够在受伤后自然修复伤口。在动物和人类世界,这个修复过程的基本机制就是炎症。

一旦察觉到组织的损伤,血小板就会自动聚集,然后释放物质吸引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免疫细胞聚集后开始追踪和杀死入侵者,期间会引起发热、红肿等人体反应。最后,受损部位会生成新的血管和细胞,组织修复完成。

首先,它们会使受损部位周围的血管膨胀,以便作为援军应邀而来的其他白细胞流入。接着,它们会带动扎堆的血小板周围的血液凝结物缝合伤口。随后,它们会让附近的组织更易于渗透,这样免疫细胞就能进入组织并追踪任何地方的入侵者。最后,它们会刺激受损组织的细胞开始生长。这时,组织就能再生受损部位并在局部长出小血管,用以运送重建所需的氧气和养料。

正常情况下,一旦组织修复完成,上述过程就会自动停止。否则的话,免疫细胞就会继续活动,攻击健康组织。癌症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这就是炎症的两面性:炎症能帮助形成新组织以愈合伤口,也能转而促进癌症生长

3.2 无法愈合之伤

癌症是因身体修复伤口的行为出错而造成的。

超过1/6的癌症与慢性炎症状态有直接的关联。比如慢性乳头瘤病毒之于宫颈癌,幽门螺杆菌之于胃癌,肝炎病毒之于肝癌,香烟中的有毒物质之于肺癌等。

正常情况下,组织愈合后,炎症化学物质就会停止生产。而在致癌情况下,这些物质的生产还会持续。他至少会造成三方面的影响:

1.刺激癌细胞生长:炎症物质是癌细胞繁殖的养料,炎症反应会协助癌细胞扩散

2.避免癌细胞死亡:炎症物质会阻碍细胞自杀

3.解除免疫系统武装:过量的炎症物质会使白细胞和NK细胞陷入混乱,停止攻击

3.3 促炎因素

目前已知主要与两种促炎因素。

一种是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特殊促炎因子,即核因子-kB。阻止这种因子的产生可打破大多数癌细胞的“不死金身”,还能防止癌症转移。有很多食物就能起到效果,比如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及红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

另一种是情绪因素,即持续不断的无助感、挥之不去的绝望感。这种情绪会刺激“压力激素”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刺激炎症物质的分泌,以备修复组织之需,同时他们也是处于潜伏阶段的癌性肿瘤的养料。

3.4 抗炎方法

目前已知的抗炎药物副作用太多,不能有效地控制炎症。但是我们可以用人人都会的自然方法来减少炎症现象。只需消除环境中的促炎毒素养成抗癌的饮食习惯寻求心绪的平衡并满足身体对体力劳动的需要即可。

4.血管生成机制

4.1 机制

毛细血管能给细胞带来必需的氧气和养料,并带走细胞代谢生成的垃圾。癌细胞同样也需要摄入养分,清除垃圾。因此,为了存活,必须让毛细血管深入到肿瘤内部。但是因为肿瘤在高速生长,于是新血管的生成也必须非常迅速。这种现象叫作“血管生成”。

血管是典型的基础设施。血管壁细胞一般不会增殖,除非在修复伤口时等特殊情况下,才会生成新的毛细血管。这种“正常”的血管生成机制能够自我约束,并受到严格控制,以防止生成脆弱的、轻易就流血不止的血管。但癌细胞会绑架身体制造新血管的能力作为己用。

4.2 理论

研究人员福克曼由此推论出一种对抗癌细胞生长的方法,那就是阻止癌细胞绑架血管。这样肿瘤就永远只是和针头差不多大小(即微肿瘤)。通过向血管而不是癌细胞本身发动进攻,我们应该能够榨干一个肿瘤,甚至使其退化(相当于切断肿瘤的补给线)。

由此发展了一套新的癌症理论,其关键理念是:

  • 1.如果没有一个血管网络提供养分,微肿瘤就不会转变成危险的癌症。
  • 2.为了建立这样一个血管网络,微肿瘤会产生一种叫血管生成素的化学物质,可强迫血管靠近肿瘤,使血管萌生新的分支。
  • 3.癌症转移只有在这些新的肿瘤细胞能够反过来吸引新的血管时,才是危险的。
  • 4.大的原发肿瘤会发生转移,但它同时也会在新领地产生血管抑制素,防止殖民地喧宾夺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在原发肿瘤被手术移除后,转移癌细胞会突然生长)

4.3 疗法

血管抑制素会攻击正在快速生长的血管,而丝毫不会影响现有的血管,还不会攻击身体的健康细胞。因此基于血管抑制素的疗法可以和化疗、放疗等更为精确的打击方式联合起来。

但是要想取得持久的疗效,就要求这种疗法是一种针对“休眠肿瘤的疗法”,既能预防生成原位肿瘤,也能防止治疗后的肿瘤复生,还能阻止术后可能骤然暴发的癌症转移。

今天,制药工业已经制造出了很多类似于血管抑制素的药物(如阿瓦斯汀Avastin)。但是单独使用这些药物的效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一是效果不如在老鼠身上看到的那样持久,二是这种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比预计的严重。因此,这些药物可能不是什么人们盼望已久的灵丹妙药。

不过这也不出人意料,癌症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疾病,单一形式的干预很难让它屈服。我们必须像艾滋病的三重疗法那样,将多种方法联合起来才能发挥效果。

不过实际情况是,癌症治疗的中心问题还是如何控制血管生成。除了坐等出现奇药,我们还可选择自然方法来控制血管生成,效果显著、无副作用,而且能与常规治疗手段完美结合:

  • 1.特定的饮食习惯(比如食用某些菌类、绿茶、辣椒和香草)
  • 2.一切有助于减少炎症的事物或行为(炎症是新血管生长的直接原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